基本介紹
雄鹿的嫩角沒有長成硬骨時,帶茸毛,含血液,叫做鹿茸。是一種貴重的中藥,用作滋補強壯劑,對虛弱、神經衰弱等有療效。為常用中藥,”神農本草經”列為中品。由於原動物不同,分為花鹿茸(黃毛茸)和馬鹿茸(青毛茸)兩種;由於採收方法不同又分為砍茸與鋸茸二種;由於枝叉多少及老嫩不同,又可分為鞍子、二杠、掛角、三岔、花砍茸、蓮花等多種。
功效
①《本經》:主漏下惡血,寒熱驚癇,益氣強志。
②《別錄》:療虛勞洒洒如瘧,羸瘦,四肢酸疼,腰脊痛,小便利,泄精,溺血,破留血在腹,散石淋,癰腫,骨中熱,疽癢(《本草經疏》云:’癢’應作’瘍’)。
③《藥性論》:主補男子腰腎虛冷,腳膝無力,夢交,精溢自出,女人崩中漏血,炙末空心溫酒服方寸匕。 又主赤白帶下,入散用。
④《日華子本草》:補虛羸,壯筋骨,破瘀血,安胎下氣,酥炙入用。
⑤《綱目》:生精補髓,養血益陽,強健筋骨。 治一切虛損,耳聾,目暗,眩暈,虛痢。
營養價值
鹿科動物梅花鹿、馬鹿其雄鹿頭上未骨化而密生茸毛的幼角。產于吉林、遼寧、黑龍江、新疆、青海等地。夏、秋鋸取,經加工後乾燥。用時燎去毛,刮淨。切薄片或研末用。
[性能]味甘、咸,性溫。能壯腎陽,益精血,強筋骨,固崩止帶。
[參考]含雄性激素、卵泡激素、膠質、蛋白質、磷酸鈣、碳酸鈣、鐵、鋅、銅、鉻、錳等 能促進生長發育,提高機體工作能力,減輕疲勞,改善睡眠和食慾,改善蛋白質和能量代謝;能增加紅細胞、血色素、網織紅細胞;能提高子宮的張力,並增強其節律性收縮;有強心作用,能增加心率和每分輸出量;能促進潰瘍和骨折的癒合;有抗衰老作用;可增強腎臟利尿機能。